通向产业互联网的会是怎样一条路?产业互联网创投有何方法论?产业互联网下一个投资机会在哪里?
01 产业互联网下的社会分工 企业家更关心的是商业和执行力,要找到技术和模型的应用场景并产生利益,他们更关注的可能是功利主义或者垄断。 
改变产业就是企业家要做的事,企业家创新了很多产业形态,不管是优秀的科学家、企业家还是政治家,都需要有一些跨界思维,这个是比较形而上的。
02 中美企业级服务差异对比 1、美国的企业服务
在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上,企业服务类to B公司,整体退出的金额和数量其实都大于to C企业,但是to C企业的垄断效应非常明显,前5名 to C公司退出的回报总金额远远大于to B。
中美企业服务的差异化是非常明显的。
在美国有很多企业级服务公司,但其实中国是在短短的30年时间里,走过了整个欧洲或者美国上百年时间发展的路。所以中国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其实没有完成,盗版还是比较猖獗,尤其是很多行业的中小企业,为提升内部效率去付费的意愿很不高。
在美国,微软、oracle、 Salesforce是提升效率,虽然是挣钱,但更是节流。
因为两个社会的差异,发展的时间和阶段也不一样,虽然周期可能会更长,但我相信在企业级服务里,中国一定会出现非常巨型的公司;
03 产业互联网创业
产业互联网的一个传统的产业链条也许长很多,从上游的生产制造厂家生产出产品,到总代、各个区域的一批,区域可能还会有代理二批,再一级一级的分销到次终端,最后到终端的小B,终端的小B直接卖给客户B或者C。
 互联网思维很重要,一定要有产品思维和技术运营能力,要了解企业级服务的互联网产品,理解行业的痛点,做出的产品功能和平台,能够真的服务用户,解决他们的痛点,让他们用户使用的满意度很高,也一定要有很强的平台技术,就后端加上大数据加上AI的能力。
最后就是销售加管理。
从投资逻辑看,公司缺销售我们肯定不投,所以一定要招到有销售经验和带过团队销售体系的强销售合伙人,最好还有非常接地气的运营和管理能力。
|